县级农网的无功补偿
某县农网改造虽然使配电网架明显改善,但无功补偿却不尽合理,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性扶持力度加大,养殖、饲料加工等农村用电大负荷快速增长,特别是曹妃甸港口建设,铁路、高速路、青林公路、焦碳厂等临时用电,其电机从几千瓦到几百千瓦,起动困难,甚至烧毁设备。这对本来无功配置不足的配电网又加重了负担,距原《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的要求相差很远。因为10KV(出口计费无损户除外)电网网损与用户无直接利益关系,靠用户增加无功补偿或投切无功设备困难,导致功率因数降低。只靠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管理,功力率因数、电压指标仍距《办法》要求相差甚远,其它用户仍不能正常生产。因此,加强中低压配网无功补偿的优化配置,保持无功平衡,对于保证电能质量,降低电网损耗,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该县供电量平稳上升的同时,为了达到《办法》规定的“综合电压合格率96%以上,农业用电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功率因数0.85以上,平均功率因数应在0.9以上”的要求,必须进行无功优化。
1无功补偿原则
切实达到《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无功补偿配制应按照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要求。
1.1高压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
农网中10KV以下大部分电气设备产权属于用户,无功消耗约有60%在用户的用电设备中,所以,供电部门的无功补偿应与用户补偿相结合,否则,可能造成轻载时过补偿,满载时欠补偿,使无功补偿失去实际意义,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变压器无功补偿,原则上是100KVA以下采用固定补偿方式;100KVA以上,宜采用自动补偿装置。但是,有些国外设备对电压质量要求高的用户,要采用自动补偿装置(如十场瓷砖厂、六场水厂设备额定电压偏差5%)。当10KV线路较短,宜在变压器二次母线上集中补偿,其经济效益高。
1.2无功补偿配置按照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
要求在负荷集中的地方进行补偿,即要在变电站大容量的集中补偿,又要在配电线路、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上小容量的分散补偿,目的就是做到无功就地平衡,减少无功长距离的输送、降低了线损。
1.3降损与调相结合,以降损为主
农网季节性用电负荷波动大,日用电峰谷差值大,特别是沿海地区养殖业用电,更为明显。夏季早晨四点左右增氧机启动,感性负荷迅速增大,此时,需要升压后才有利于电机启动,有利于降低线路损耗。当夜间22:30至次日晨3:30之间,负荷*轻,无功消耗大部分在配电变压器上,此时需要降低电压,否则可能造成过补偿,造成电压过高。当实际电压(U)超过额定电压(UPE)的7%以上时,变压器铁损公式P=(U/UPE)2P(铁损)已不成立,应采用新公式P=(U/UE)3.35×PT(1)式中PT——变压器额定铁损。显然,采用新公式(1)计算比采用传统的公式计算,增加10.9%。当电压超过变压器额定电压的10%时,计算公式为P=(U/UPE)4×PT(2)
采用新公式(2)计算比采用传统的计算公式增加25%。由以上公式(1)(2)可知降损与调压结合,以降损为主,兼顾调压,是提高功率因数和降损重点项目。变电站补偿宜采用“不脱网自动无功补偿装置”——人性化的动态自动补偿装置。本装置在电源频率一定时,补偿容量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及时调节电容两端电压,改变电容输出容量,实现了电容器不脱网运行,避免了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断路器投入和退出频繁产生的后果,并可显著提高线路的供电能力,是电力部门无功补偿的发展方向。
2监督管理
对于新建用电户、临时用电,供电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把好设计、验收关,做出合理无功补偿方案,无功补偿不达标不验收。
各供电所管辖10KV出口电压、无功补偿不达标扣分,与奖金挂钩。
各变电站管辖10KV母线电压、无功补偿不达标扣分,与奖金挂钩。
无功电压管理是与用电、变电调度、电气设备、线路运行方式的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密切相关的。目前县供电公司无功、电压运行统计自动化程度低,只依靠人工统计、数字量大,很难满足需要。因此,无功、电压运行统计自动化迫在眉睫。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10KV级无功补偿投资回收期一般2年以上,是0.4KV级的2倍以上;随器补偿经济效益*高,投资回收期短(半年左右),事故率低,应先推广;随机补偿经济效益较高,投资回收期短(1年内),事故率低,能产生双赢效果,应大力推广;选择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是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严格监督管理,责、权并举,使每个部门做到手到、眼到、心到,达到功率因数0.9~0.99*佳位置,使用户用上合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