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集中化 国产输配电设备受益
自2005年我国政府将自主**作为国家战略以来,关于重视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呼声就越来越高,不管是政府的政策导向还是媒体的报道都将此作为重点。在电力领域,代表着*高技术水平的特高压项目、第三代核电站项目也都一改往日**引进的做法,开始更多地依靠国内企业的力量。而不仅在这些前沿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220 kV以上输配电设备的生产企业应该也已经感觉到了国产化大潮给他们带来的更多的实惠,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大买家——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招投标新政策。 对于生产33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配电设备的企业来说,从2005年1月开始,他们的客户有了很大变化,以前只跟各地方省市电力公司打交道,现在要直接参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公开招标了。因为从那时起,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定对公司系统330 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的主要设备、材料实行集中规模招标。接着,在2006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又将220 kV输变电工程的主设备、材料纳入集中规模招标范围,并建立了公司总部和网省公司两级招标体系,地市公司及以下单位不再单独招标。这种采购的集中化引起了很多输配电企业的关注,对于*大客户的这个大动作,他们都在思考这种变动意味着什么,在这种变动下自己该怎么做。本刊特就此题采访了国家电网公司,希望能为设备制造商解惑。 一举多得的采购集中化 “以前,由各网省公司负责采购工程项目设备材料。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增大,使物资、工程、设计、监理等电网建设各个环节相应招投标活动大量增加。同时,电网建设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又决定了电网建设招标规模大、设备种类多、技术要求高的实际情况。加强招投标管理,完善招投标管理体系,是适应电网建设形势的必然要求,是降低电网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为招投标方式的变化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招投标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其上收了22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的主设备、材料的采购权,采购变得更加集中。这种集中先带来的就是成本的下降。截止2006年12月底,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共进行了23批集中规模招标,中标金额达445亿元,节约资金近40亿元,实现了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高设备技术水平的预期目标,这对国家电网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而采购权集中后,对于招投标工作的调整,更是其保持长期成本控制的保证。集中招投标实施后,国家电网公司专门设立了招投标管理中心来进行招投标的管理,并通过依法建立健全招投标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招标实施方式等,使原来分布在各省市电力公司的招标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它还建立了统一的招投标电子化管理平台,**实现网上发标、网上开标、内部局域网评标,初步形成评标专家库管理平台、供应商管理平台、合同履约及监造管理平台。这种招评标的**电子化使招评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国家电网公司也更加重视招投标工作的监管,建立了严格的招投标工作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有效预防商业贿赂。一年多来,这种新实施的集中规模招标实现了零投诉和违法违纪案件零目标,可谓成果斐然。可以说,此举在提升国家电网公司形象的同时,对打造坚强电网也大有裨益。 集中采购还打破了原来地方市场垄断和区域保护,为投标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促进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保护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招标人与投标人的双赢。 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而言,集中采购这一招可谓一举多得、名利双收。而对于处于其上游的电力设备制造商来讲也是好事一件,不仅使各公司间的竞争更加公平,而且迎来了更多的机会。因为此举促进了国产设备的应用比例大大提高。 提高国产设备需求 “采购权上收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管理的目的。上收带来的实际效果是采购成本下降了,设备采购更加规范。而间接的效果就是应用国产设备的比例大大提高了。” 国网公司科技部副主任沈江表示。 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有些地区的招投标中存在重进口轻国产的现象,这使国产设备生产企业在一些与国外技术相当的产品上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也给他们进一步研究发展那些本来在技术上就处于弱势的产品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可以说,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本土输配电设备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2005年1月和2006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实行集中招投标后,这种状况有了改变。将采购权集中到总部后,在招标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通过规范招标文件条款,严格评审技术参数,制定合理的评标标准,杜绝了招标工作中对国内企业的歧视性或限制性条件。同时,根据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业绩情况,确定投标人的资格业绩条件,为国内企业参与投标创造了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对1000 kV特高压、750 kV交流和500 kV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的招标采购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重大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和技术水平提升。通过组织专家调研,在保证设备运行**的前提下,国家电网公司合理设定了500 kV大容量变压器的资质业绩条件,使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主要变压器制造企业取得了投标资格,并使他们在集中规模招标中多次中标500 kV、1200 MVA和1000 MVA变压器;通过合理确定550 kV、63 kA HGIS资质业绩条件,使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50 kV、63 kA HGIS产品得以参与竞争,并在集中规模招标中中标;在大容量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招标采购中,中电普瑞科技公司自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品一举中标。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国内输配电产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大容量、高参数产品的能力上有了质的突破,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同时,采用国产设备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这对于担负着沉重的十一五建设任务、不得不面对输变电工程建设成本逐年增高的不利形势的国家电网公司可谓顺势而为。且推动重大装备国产化,提高自主**能力,振兴国内制造业和民族工业恰合国家发展大计,从社会责任层面其也是乐而为之。 那么,有了市场的强劲支持,国内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目前的情况似乎并不是如此,摆在国产设备面前的还有三道坎。 国产设备还没跨过的三道坎 道坎就是生产能力不足。无论是变压器还是开关,电网建设对其的产能需求都是非常迫切和明显的。但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的招投标中却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严格按照性价比评判的招投标应该是性价比排名的制造厂中标。然而,有时候性价比的制造厂因生产能力达不到,满足不了工期要求,无法选择。这样一来,国家电网公司的采购价格提高了,这是他们所不情愿的,另一方面国内制造厂因此丢掉了一个市场分额,损失更大。总的来说,国内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的确需要提高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 其实,现在许多设备制造商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在纷纷建造新厂房来提高生产能力。相信在未来几年,产能不足的问题将不会成为国产输变电设备参与电网集中招标竞争的障碍,而电网建设对输变电产品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高要求则不像多盖几间房、多买几套生产设备那么简单,这**道坎更应引起设备制造企业的足够重视。 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十五”期间,550 kV高压开关设备事故19台次,进口和合资产品占26.3%,国产产品占73.7%;障碍86台次,进口和合资产品占39.5%,国产产品占60.5%。363 kV开关设备出现事故9台次,国产产品占73.7%;障碍22台次,国产产品占77.3%。而在电网实际应用中363~550 kV国产开关产品所占份额不到30%。运行设备不到1/3,故障率却占到了2/3。当然,国产开关设备与进口产品在运行可靠性上的差别较其它设备明显一些,但大部分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在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电网公司肯定也不希望随着他们采用国产设备数量大大增加,结果造成在今后几年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指标下降。因此输变电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国产设备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国家电网公司一方面注重入网设备的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帮助设备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我们会视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产品出现问题企业的处理,并不会因为出一点小毛病就不用了。就象汽车的召回制度一样,发现这一类问题以后,会要求对同时期生产的同型号产品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但如果改正不得利,或者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在该厂的设备对电网的**构成威胁的时候,我们才会发文停止使用该厂的产品。”这种做法给设备制造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了机会。 要想吃到集中采购的大蛋糕,摆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第三道坎就是技术进步。刚刚开始建设的百万伏特高压工程、数字化变电站的需求、现有电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如,提高现有550 kV高压开关的短路容量、串补设备的旁路开关国产化等)都需要依靠技术的进步。 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只有跨过产品产能、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这三道坎才能长期与国家电网公司达成共赢,相信“十一五”期间宏大的电网建设市场和国家电网公司对国产设备的青睐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诱惑。 |
信息来源:《电力系统装备》
时间:2007-02-27